《每日遊戲新聞》首個專題訪問中,我們將聚焦於以廣東話解構《生化危機》系列而聞名的 「玖零重工 90 Heavy Industry」。這個 YouTube 頻道由熱愛《生化危機》的香港人經營,截至 2025 年 8 月已累積逾六萬名訂閱者、超過 570 萬次瀏覽,其內容涵蓋遊戲劇情分析、角色關係解讀、最新預告討論以及直播精華,為《生化危機》粉絲提供深入而親切的粵語資訊。
頻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《生化危機解說系列【浣熊市滅亡史(上)】》,觀看次數多達約 69 萬,中篇也有 57 萬次觀看。
《每日遊戲新聞》三篇專訪將帶領讀者了解這個頻道背後的創作初心、如何搜集龐大的資料製作影片、對《生化危機》系列有何評價。期待與讀者一起走進「玖零重工」的世界,發現更多屬於恐怖遊戲的魅力與故事。
【GameNewsDaily】在 YouTube 上,不乏以遊戲為主題創作頻道,但要用接近紀錄片的方式,長期處理單一作品的歷史脈絡與世界觀設定,並兼顧畫面整合、文本考據與資料組織者,仍屬罕見,「玖零重工」正是少數走這條路線的團隊。他們每條影片的製作時間不一,短則需時半個月,長則超過一年,皆因所有成員均有正職在身,只能於工餘時間分段完成,無法頻繁更新,但他們對內容的結構與精準度要求甚高,製作節奏從未因外部壓力而妥協。
團隊成員學習使用 AI 工具,重建初代 Salazar 與教團的對抗場景。
為製作影片重玩遊戲
「玖零重工」的解說影片短則十多分鐘,長則接近一小時,內容涵蓋《生化危機》世界觀中的政治結構、機構運作、生化實驗設計等,當解說主題未能由遊戲畫面直接支援,他們便需額外搜尋資料或製作畫面素材。例如在製作「光明教之亂」一集時,為了還原中世紀背景,團隊成員更學習使用 AI 工具 MidJourney,自行構圖重建初代 Salazar 與教團的對抗場景。
影片製作亦需投入大量工時與精力。他們通常會重新遊玩相關遊戲、收集劇情文件,並觀察背景場景、敵人配置與物品描述,再按時序整理事件脈絡。其後參考官方出版的設定集補充內容,最終形成一套自成系統的解說文本。某些主題更需跨多集遊戲整合,令撰寫解說內容變得格外繁複,「資料搜集及寫作文案經常是我們最頭痛及最花時間的一環。」
製作一段解說影片,不只需要重玩遊戲,更要搜羅大量書籍資料。
「當初如有一千人觀看已經很榮幸」
團隊亦曾嘗試加入廣播劇形式,於「有機生物兵器」第一集中,他們在片尾加入原創廣播劇,描寫市民逃離浣熊市的場面,獲得觀眾熱烈回應。後來他們嘗試撰寫完整劇本,參考官方廣播劇風格,構想獨立作品,但因劇本未能達到預期水準,加上後期製作難度較高,計劃最終擱置,「但很高興有觀眾欣賞那篇短短的實驗作品,或者日後仍有機會製作。」
雖然影片以廣東話呈現,在某程度上限制了觀眾群的擴展,但他們仍視之為身份選擇的一部分,而非市場策略。製作之初,他們原意只是「做給自己看」,當初認為若有一千人觀看已屬榮幸。如今雖已突破 6 萬訂閱,他們仍表示,這一切不會改變其製作節奏與方向,影片的定位仍然是為《生化危機》建立一個有條理的資料庫,「所以放心我們一定會繼續更新,只是慢一點。」
某些主題更需跨多集遊戲整合,令撰寫解說內容變得格外繁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