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GameNewsDaily】日本雜誌《an-an》早前刊登了一篇小島秀夫的隨筆,回顧 1970 年大阪萬博對其遊戲創作生涯的深遠影響。
小島秀夫憶述,當年剛進入小學的自己居住在大阪府茨木市,鄰近會場所在地吹田市,因此能夠多次前往參觀。萬博期間幾乎成為小島日常的一部分,平日放學後也能前往,學校的遠足活動亦選擇以萬博為目的地。他記得入場人潮極多,熱門展館需要長時間等候才能入內,而自己未能親眼見到美國館展示的月球岩石,成為一生的遺憾。
他還回憶,父親購買了相機,讓他得以拍攝許多照片。每次入館都能獲得紀念徽章,孩子們之間流行互相比較收藏。
1970 年萬博以「人類的進步與調和」為主題,展現了當時最尖端的科技與世界文化的交匯。小島稱,對年幼的他而言,萬博所呈現的未來科技、設計美學與國際文化交流,猶如一場啟蒙體驗。
他形容,大阪萬博深刻影響了他往後的創作方向,「如果沒有那次萬博,我的未來志向與全球視野都不會成長,《Metal Gear》與《死亡擱淺》這兩款作品也就不會誕生。」
約 6 年前,小島曾受邀向 EXPO 2025 準備委員會提供意見,作為屬於遊戲世代的創作者想貢獻一份力量,建議萬博不僅是展示內容,連移動方式與排隊等待的體驗,也應讓人聯想到「即將到來的 22 世紀」。然而,「那些沒有親歷過萬博的年輕官員們只是苦笑著說『沒有錢啊。』此後我們就再也沒有聯絡。」


